【资料图】
在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铅厂镇义安村,有一户家庭于2003年开始,在全村率先进行垃圾分类,连续20年,坚持做好这件事,并带动全村村民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为此,该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最美家庭以及全省、全市文明家庭,这就是邓小红一家。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邓小红家,只见不大的庭院掩映在碧绿的桂花树和鲜艳的花丛中,身处其中非常舒爽。在她家的后院,不同的垃圾被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方便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庭院不论大小,要经常打理才美丽;房子不论新旧,要经常打扫才清洁。” 邓小红说。
早在20年前,邓小红与丈夫王祥有就意识到乱扔乱倒垃圾,给环境、村庄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小时候,村庄非常美丽,古树参天,河水清澈,空气都是甜的。”王祥有说,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越来越多,由于大家乱扔乱倒垃圾,使得村里遍地是垃圾,清澈的小河变成了垃圾成堆的脏河。2003年,邓小红一家商量决定,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通过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自此,邓小红一家走上了生态环保志愿服务之路。
经过多年的摸索,邓小红的丈夫王祥有总结了一套比较科学又简单易行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他归纳为两个袋子两个桶:一个大袋子装可以回收的废铜烂铁、塑料瓶、废旧纸张等,等积存到一定的量,卖给废品回收站;一个小袋子装废电池、农药瓶和废弃灯泡等有害垃圾,丢进有害垃圾桶里;一个桶装厨余垃圾,如菜根菜叶、水果皮等,倒进沼气池或埋进果园菜地里沤肥;一个桶装那些不能回收又不能沤肥的垃圾,倒进公共垃圾桶。通过这种方法分类处理垃圾,可以减少70%以上的垃圾量。
早年间,义安村还没有设置公共垃圾桶,为了不让垃圾污染环境,邓小红、王祥有夫妻俩就将无法回收利用的垃圾,用摩托车拉到离家10公里远的垃圾中转站去扔。
“说实话,垃圾分类并不难,难的是养成好习惯,一旦养成了习惯,就会像刷牙洗脸一样简单自然。”王祥有说。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垃圾分类,王祥有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方式来宣讲垃圾分类。他编写了垃圾分类倡议书,发给全村的各家各户;在全县乡风文明大讲坛上发表演讲,呼吁大家一起来进行垃圾分类;在全县妇联干部培训班上讲课,分享垃圾分类的经验;到各个旅游景点宣传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利用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到学校给小学生讲课,教学生垃圾分类的方法,进而带动整个家庭进行垃圾分类。
5年前,王祥有自学了广场舞,学会以后,在广场上教村民跳广场舞。他教大家跳广场舞的目的,并不是收费赚钱,而是以此引导更多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整治工作。王祥有承诺,如果大家认真做好垃圾分类,把家里的环境卫生搞好,就免费教大家跳广场舞。此后,他经常借此方式,来宣传环保和垃圾分类。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邓小红一家20年如一日的坚持成效显著,义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广场、河里的垃圾不见了,河水清澈了,空气清新了,王祥有小时候的美景又回来了。义安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村庄”“全国文明村镇”“江西省文明村镇”。(记者钟清兰 实习生刘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