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以创新为特点、人才为支撑、知识产权为核心,缺乏重资产、短期财务指标不优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资料图片)
去年5月,湘潭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建立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科技金融新模式,让企业知识价值换来真金白银。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462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6.748亿元,科技型企业惠及率居全省第一。
有技术无资金?
——政银联动,创新模式让企业“能够贷”
“我们自主研制的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8月7日,湘潭华进重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德平笑容满面告诉记者。
企业研发的1500吨/18.3米钢管全长扩径机组,是我国首台能为18.3米直缝埋弧焊管进行全长扩径的制造设备。该产品一经面世,就备受业界关注。
然而,一年多前可不是这样。
“当时正值企业上升关键期,我们急需采购一批原材料用于研发,但因资金问题,迟迟动不了。”当时,彭德平整天愁眉苦脸。
改变,源于科技部门的一次企业走访。“科技型企业可申请知识信用价值贷款,无抵押,成本低。”工作人员介绍。
申请、交材料、审核,不到10天,500万元信用贷款到账。“一子落而满盘活。”彭德平说,这场“及时雨”,为1500吨/18.3米钢管全长扩径机组问世立下大功。
让知识的价值转化为创新的力量。湘潭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重创新特征,很难适应传统融资模式要求。该市主动跳出传统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评价思维模式,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列入全市深化改革任务清单。出台工作方案,明确补偿资金规模、补偿比例、风控要求等。实行限定利率机制,专项贷款不超过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20%,选择专业运营机构全程跟踪服务,推行“一实施方案、一流程指南、一专业运营公司”精准服务模式,让企业贷款更容易。
数据显示,湘潭以全省5.83%的入库企业占比,实现全省专项放款规模的12.88%。
有钱不敢贷?
——打通阻隔,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
科技型企业普遍无抵押物,贷款还不上怎么办?为解除银行后顾之忧,湘潭打出系列“组合拳”。
该市依托以创新要素等12个指标为核心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评分,评分结果经省科技厅核实后,生成企业“白名单”,与金融机构共享,打通科技型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阻隔。
省、市共同出资,设立500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防范机制。一旦企业本金逾期,银行正常催收仍未奏效,立即启动风险补偿机制。
“我们还通过建立3%警戒、5%熔断的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风险平衡作用。”湘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在一个合作年度内,当单家银行实施贷款累计不良率达3%,将进行预警;当单家银行实施贷款累计不良率达5%,将暂停受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新增业务。
“目前,全市667笔放款整体风险可控,预评估高风险率不到0.7%,已到期的54笔备案贷款无一例不良。”湘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双保险”护航,银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审批流程繁琐缓慢?
——精准“点穴”,满足企业多元需求
贷款审批手续繁琐、速度较慢,常为企业诟病。湘潭瞄准问题精准“点穴”。一方面组织工作人员和专家上门送政策、送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协同银行“一对一”指导评估;另一方面,建立银行专项绿色审批机制,开展专营机构、专业团队、专属产品、专有流程、专享政策科技金融服务。目前,8家合作银行平均审批时间控制在5个工作日内。
“3天获得500多万元信用贷款,真给力!”采访中,湖南凌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宣军难掩欣喜。
去年,该公司与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的某芯片研发进入关键攻坚阶段,资金一度吃紧。幸运的是,通过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在未做抵押情况下,企业仅3天就获得500多万元贷款。
“对民营科技型企业来说,有时几百万元周转资金,能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救命稻草’。”林宣军说,湘潭推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将知识价值的“金”潜力激发出来,让更多同类企业受益。
湘潭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还进行了不少探索。围绕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大额资金需要,支持银行向科技型企业实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联动,促成8家合作银行向1404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其他贷款233.49亿元。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蹚出一条新路”,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落地后,为湘潭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敲开轻资产融资之门。
关键词: